汉武帝时,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,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发展。为了进一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,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规定只有统晓儒家学说的人才能做官,借以统一思想。
在汉武帝等人的支持下,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发掘出,有的还经过加工整理为“五经”。
当时在太学(国家最高学府)专设五经博士,用儒家经典教育地主、贵族子弟;选用官吏,也以儒学为标准。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。
到汉宣帝刘询时,儒家学说更是盛行,刘询自己就召五经名儒萧望之教授太子。但由于当时儒生们对“五经”有不同的解释,因此汉宣帝决定展开一场讨论。
甘露三年(公元前51年),由萧望之主持,在“石渠阁”(汉代皇家藏书楼宣帝时为诸儒讲经之所)召开了一次会议,对“五经”展开讨论。
在讨论过程中,儒生们把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看成是自己一党,而对意见不同的人进行攻击。《后汉书》的作者范晔等,把这种情况称为”党同伐异”。后来,人们便把偏袒同党、攻击异己的行为,叫做“党同伐异”。
标签: 汉朝成语故事